白血病的诊断措施是什么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白血病的诊断措施主要有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活检、流式细胞术、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常规检查是白血病筛查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变化,可发现异常增高或降低的白细胞计数、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等线索。部分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幼稚细胞即原始细胞在外周血中出现,这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查。血常规检查操作简便且无创,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骨髓穿刺活检是确诊白血病的金标准,通过髂骨或胸骨穿刺获取骨髓液进行涂片检查,可直接观察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急性白血病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增生,慢性白血病则表现为某一系列细胞的异常增殖。骨髓活检还能评估骨髓纤维化程度,为分型提供依据。该检查需局部麻醉,有一定创伤性但安全性较高。
流式细胞术利用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或胞内的特异性抗原,可精确区分细胞系别和分化阶段。通过分析免疫表型特征,能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还能检测微小残留病灶。该方法灵敏度高,对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细胞遗传学检查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识别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异常,如费城染色体、t8;21易位等特异性改变。这些异常不仅有助于诊断分型,还能评估预后和指导靶向治疗。传统染色体分析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提高检出率,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等特定类型具有确诊意义。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和融合基因,如BCR-ABL1、FLT3-ITD、NPM1突变等。这些分子标志物对疾病分型、危险度分层和靶向治疗选择至关重要,还能监测治疗反应和预测复发。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使更多驱动基因突变被发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白血病患者确诊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类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需注意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根据体力状况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伤。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象,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保持积极心态,家属应给予充分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