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可能对患者造成什么危害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直肠息肉可能引起便血、肠梗阻、贫血甚至癌变等危害。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主要危害包括局部刺激症状、出血风险、恶变概率增加等。根据息肉性质不同,其危害程度存在差异,腺瘤性息肉尤其需要警惕癌变可能。

直肠息肉表面血管丰富,受粪便摩擦易破损出血,表现为便中带血或便后滴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出血量较大时可能需内镜下止血或输血治疗。
较大息肉或密集多发息肉可能阻塞肠腔,引起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完全梗阻时会出现停止排气排便、剧烈腹痛等急腹症,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绒毛状腺瘤更易引发此类机械性梗阻。
腺瘤性息肉具有恶变潜能,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随着息肉体积增大、异型增生程度加重,细胞可能逐步发展为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癌变概率显著增高。

溃疡型息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直肠周围炎或肛窦炎。患者会出现肛门坠胀、排便疼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形成肛周脓肿。需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感染范围。
反复便血或确诊息肉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过度关注排便情况。部分患者因恐惧癌变而出现疑病倾向,影响生活质量。建议通过定期复查和医患沟通缓解心理压力。

发现直肠息肉后应定期进行肠镜复查,直径超过0.5厘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出现便血加重、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