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肛肠科编辑
医普小新
关键词: #肠炎
肛肠科编辑
医普小新
关键词: #肠炎
肠炎可能引起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肠穿孔和败血症等危害。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药物刺激、饮食不当或肠道缺血等原因引起,表现为排便异常、发热、乏力等症状,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调节免疫或手术等治疗。

肠炎发作时肠道黏膜充血水肿,蠕动加快导致阵发性脐周或下腹绞痛,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稀水样或黏液脓血便。急性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Ⅲ;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
长期腹泻影响营养吸收,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克罗恩病合并肠狭窄时,需通过肠内营养粉剂补充热量,严重者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必要时添加维生素AD滴剂预防佝偻病。
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钠钾钙镁流失,引发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甚至昏迷。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家长需及时喂服补液盐溶液。重度脱水患者需住院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纠正失衡。

溃疡性结肠炎或肠结核可能造成肠壁全层坏死穿孔,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需紧急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直至肠道功能恢复。
沙门菌、志贺菌等病原体入血可引起寒战高热,血培养阳性需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进展为感染性休克,需在ICU进行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肠炎患者日常应选择低渣、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软面条,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饮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腹部热敷缓解痉挛。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肠道负担。建议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腹胀加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