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分类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结肠炎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感染性结肠炎和显微镜下结肠炎五种类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临床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行全结肠切除术。
克罗恩病是一种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最常累及回肠末端和结肠。该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调节异常有关,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治疗药物包括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硫唑嘌呤片等,部分患者需要接受肠段切除术。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发病与动脉硬化、低血压、血管痉挛等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伴血便。治疗以改善肠道血流为主,可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严重缺血坏死时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感染性结肠炎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等。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甲硝唑片等,同时配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显微镜下结肠炎包括淋巴细胞性结肠炎和胶原性结肠炎两种亚型,内镜下黏膜表现正常,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药物、胆汁酸吸收不良有关,主要症状为慢性水样腹泻。常用治疗药物有布地奈德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洛哌丁胺胶囊等,需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结肠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食物,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饮食。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结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腹痛、便血、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