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是怎么引起的?
心胸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心胸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肺动脉高压可能由遗传因素、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血栓栓塞、结缔组织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疲劳、胸痛、晕厥等症状。肺动脉高压可通过药物治疗、氧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部分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如骨形成蛋白受体2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肺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和重塑。这类患者常有家族病史,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活动后气促,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咯血或右心衰竭。临床常用安立生坦片、马昔腾坦片、司来帕格片等靶向药物延缓疾病进展,需定期监测心功能。
左心疾病如二尖瓣狭窄、慢性左心衰竭会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继而引发肺动脉高压。患者通常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或进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顽固性右心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等肺部疾患可引起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特征为长期咳嗽咳痰伴活动耐力下降。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障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稳定期需长期家庭氧疗,急性加重时可能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多因深静脉血栓反复脱落导致肺动脉阻塞,患者可能有下肢静脉曲张或既往肺栓塞病史。CT肺动脉造影可见血管充盈缺损,需终身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严重者需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引发肺血管炎性改变,这类患者往往伴有雷诺现象、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联合波生坦片可改善预后,但需警惕药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

肺动脉高压患者需严格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原环境,保持低盐饮食并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建议使用家用指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睡眠时可抬高床头减少夜间呼吸困难。冬季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定期随访评估6分钟步行距离和心脏超声指标,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日常生活中可使用便携式氧气瓶缓解症状,避免乘坐未经加压的航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