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
血液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血液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需求增加、青少年生长发育过快等原因引起。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动物性食物,以及菠菜、黑木耳、红枣等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更易被人体吸收。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或新鲜蔬菜,能促进铁的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吸收。
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常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治疗需持续3-6个月以补足储存铁,服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为减轻胃肠道刺激,可选择餐后服用,但需注意抗酸药物、钙剂等会降低铁剂吸收率。严重胃肠不耐受者可改用静脉补铁。
针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是关键,如消化性溃疡患者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抑酸药物,月经过多女性需排查妇科疾病,必要时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月经。寄生虫感染需服用阿苯达唑片驱虫,慢性肾病患者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贫血。

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严重缺氧症状时需考虑输血治疗,快速纠正组织缺氧状态。输血前需完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有无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对于需长期输血的患者,应注意铁过载风险,必要时使用去铁胺注射液进行祛铁治疗。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多属"血虚"范畴,可选用归脾汤、八珍汤等补益气血的方剂,常用中药包括当归、熟地黄、黄芪、党参等。针灸选取足三里、血海、膈俞等穴位,配合艾灸疗法改善气血运行。药膳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红枣枸杞粥等,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育龄期女性尤其要注意经期失血的补充。长期素食者需特别注意铁营养状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铁。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长期服用铁剂以免延误原发病诊治。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