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通过淋巴结活检结合免疫组化等检查明确分型,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是确诊的核心环节,需通过手术切除完整淋巴结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病理检查需结合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淋巴瘤的亚型分类。例如CD20阳性提示B细胞来源,CD3阳性提示T细胞来源。必要时需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特定基因异常,如MYC、BCL2基因重排对双打击淋巴瘤的诊断至关重要。
化疗是淋巴瘤的基础治疗手段,常用方案包括CHOP方案、ABVD方案等。CHOP方案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组成,适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BVD方案含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和达卡巴嗪,是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方案。化疗需根据患者体能状态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可显著提高疗效。利妥昔单抗是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能使B细胞淋巴瘤生存率提升。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适用于套细胞淋巴瘤,PI3K抑制剂如艾代拉里斯可用于滤泡性淋巴瘤。新型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改造T细胞靶向肿瘤抗原,对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展现良好效果。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早期局限性淋巴瘤或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巩固治疗。霍奇金淋巴瘤IA期患者可接受单纯受累野放疗。放疗剂量通常为20-36Gy,需根据肿瘤体积和周围敏感器官调整照射范围。现代调强放疗技术能精准靶向肿瘤区域,减少对心肺等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
高危或复发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化疗敏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通过大剂量化疗后回输预先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异基因移植具有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但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需严格评估供体匹配度和患者器官功能。移植前需进行彻底的疾病评估和预处理方案优化。

淋巴瘤患者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类、蛋类及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体能,但需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以防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影像学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出现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心态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