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发作该怎么办

关键词: #牙周炎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炎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龈下刮治、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牙周炎患者需加强口腔清洁,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除牙缝残留物。牙菌斑堆积是牙周炎的主要诱因,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可选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辅助抑菌,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免破坏口腔菌群平衡。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牙周炎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常伴随牙龈脓肿、牙齿松动。局部可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但孕妇及过敏体质者禁用。
通过超声波洁治或手工刮治清除龈下结石和病变牙骨质。牙结石长期刺激会导致牙周袋形成,表现为口臭、牙龈萎缩。治疗需分次进行,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可通过脱敏牙膏缓解。
重度牙周炎需行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修复受损牙槽骨。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牙周组织修复能力,伴随深牙周袋、牙齿移位。术前需控制急性炎症,术后需配合骨粉植入等辅助措施。
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牙周状况,监测菌斑控制效果。内分泌失调如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炎,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复查内容包括探诊深度检测、口腔卫生指导,必要时重复基础治疗。
牙周炎患者日常应戒烟限酒,避免过硬食物刺激牙龈。增加维生素C和钙质摄入,如西蓝花、乳制品等有助于牙周组织修复。使用软毛牙刷并定期更换,刷牙时注意牙龈缘清洁。出现牙龈出血持续不缓解、牙齿明显松动时需及时复诊,避免骨质进一步吸收导致牙齿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