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牙周炎拔牙后怎么办

|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牙周炎拔牙后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永生
张永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牙周炎拔牙之后,需要进行及时的镶牙,牙周炎一般是牙槽骨丧失比较严重,牙齿才会出现的一种松动,甚至是脱落。牙周炎拔牙之后,首先要观察三个月,等到三个月之后牙槽骨的吸收逐渐平稳之后,再进行镶牙,有的也可以进行暂时性的抑制修复,也就是使用临时牙过渡一下,临时牙一般在仨月之后就需要进行镶牙,永久的象牙临时牙就会被淘汰,永久镶牙之后也要注意不要吃硬的东西,因为牙周炎本身的颌骨条件不太好,如果咀嚼硬物会加速牙槽骨的吸收,所以牙周炎拔牙之后,可以暂时带临时牙,临时牙三月之后进行正式的镶牙。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化疗期间可以拔牙齿吗

化疗期间一般不建议拔牙,因为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液凝血功能可能受损,这会增加拔牙后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建议在拔牙前与主治医生和口腔科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身体状况评估是否适合拔牙。 1、化疗对身体的影响 化疗是一种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全身性治疗方法,但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化疗会降低白细胞数量,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化疗还可能抑制血小板的生成,从而影响血液的凝血能力。化疗期间拔牙可能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甚至引发严重感染和持续出血。 2、拔牙可能引发的问题 在血液指标异常的情况下如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或血小板过少,拔牙会使口腔暴露于细菌环境中,进一步加重全身感染。化疗药物对口腔的黏膜损伤会使唾液分泌减少,降低口腔的防御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可能出现颌骨骨髓炎、感染性溃疡等严重后果。 3、拔牙前的必要检查与准备 如果在化疗期间必须拔牙,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验血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水平和口腔状况评估。医生通常会建议在化疗前或治疗间歇期进行拔牙,确保血象指标在安全范围。术前可能也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可能性。 4、拔牙的替代方案 如果拔牙风险过高,可以选择短期内使用替代措施来缓解牙齿问题。例如,严重疼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消炎治疗、根管治疗或者牙冠修复等方式尽量延缓拔牙,待化疗结束或身体状况稳定后再进行治疗。同时,定期洗牙清除牙菌斑也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避免新的牙齿问题产生。 化疗期间是否可以拔牙需要个体化评估,患者应咨询口腔科医生和主治医生的意见,综合判断风险。如果遇到牙齿疼痛等问题,应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建议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