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应该怎样治疗

传染科编辑 医颗葡萄
126次浏览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

肺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常表现为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方式,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需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治疗周期通常为6-9个月。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大咯血、结核性脓胸等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手术前后仍需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可能出现胸腔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3、营养支持

肺结核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加强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建议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配合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可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肠内营养制剂补充。

4、隔离防护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进行呼吸道隔离,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每日紫外线消毒。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必要时预防性服药。

5、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痰涂片、胸部X线,评估治疗效果。完成疗程后每3-6个月随访1次,持续2年。复查内容包括痰菌检查、胸部影像学、肝功能等。发现复发迹象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肺结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餐具需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咳嗽礼仪要规范。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完成全程治疗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可能。密切接触者出现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早就诊排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