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传染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102次浏览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 #肺结核的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染。肺结核的传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和皮肤黏膜传播。

1、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细菌可能进入肺部并引发感染。这是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传播风险更高。与肺结核患者共处一室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有助于降低感染概率。

2、密切接触传播

长期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同生活或密切接触,可能通过共享餐具、亲吻等行为传播。结核杆菌在干燥痰液中可存活数月,接触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物品也存在间接传播风险。医务人员、家属等高风险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接触患者前后应规范洗手。

3、母婴垂直传播

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孕妇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将结核杆菌传染给胎儿。新生儿也可能通过吸入含菌羊水或产后密切接触感染。孕产妇确诊肺结核应及时治疗,新生儿需接种卡介苗并进行预防性用药评估。母乳喂养前应咨询医生,避免通过乳汁传播。

4、消化道传播

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食用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肠结核。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入侵,多见于食用生乳或未彻底加热的乳制品。规范巴氏消毒可有效杀灭牛奶中的结核杆菌,避免消化道感染。

5、皮肤黏膜传播

结核杆菌通过皮肤伤口或黏膜直接侵入的情况较为罕见。医务人员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若防护不当可能通过眼结膜等黏膜感染。实验室人员在处理结核菌培养物时,也需防范皮肤暴露风险。规范使用防护装备可有效阻断此类传播。

预防肺结核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保持室内通风、佩戴口罩等。肺结核患者应避免对着他人咳嗽,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健康人群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以增强免疫力,高风险职业者需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