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疹有什么特性
性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性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二期梅毒疹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后出现的皮肤黏膜损害,主要表现为玫瑰疹、丘疹、斑丘疹等形态多样的皮疹,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

二期梅毒疹可呈现玫瑰疹、斑丘疹、丘疹、脓疱疹等多种形态。玫瑰疹为直径0.5-1厘米的淡红色圆形斑疹,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丘疹型梅毒疹表现为铜红色坚实丘疹,表面可有鳞屑。掌跖部位常出现特征性铜红色斑丘疹,表面有领圈状脱屑。
皮疹通常广泛分布于躯干、四肢、掌跖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面部和头皮较少受累。黏膜部位可出现黏膜斑,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灰白色糜烂面,多见于口腔、咽喉、生殖器等部位。
二期梅毒疹通常不伴有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皮疹可在数周至数月内自行消退,但未经治疗可能复发。消退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减退,但一般不会形成瘢痕。

约75%患者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多见。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头痛、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发生梅毒性脱发,表现为虫蚀状或弥漫性脱发。
二期梅毒疹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皮疹渗出液、唾液、精液等体液均可能含有病原体。

出现疑似二期梅毒疹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监测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