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胃胀怎么办?

婴儿胃胀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热敷、改变体位、遵医嘱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婴儿胃胀通常由喂养不当、吞咽空气、胃肠功能未完善、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喂养时需保持婴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洞。每次喂奶后需拍嗝10-15分钟,采用竖抱姿势轻拍背部。两次喂奶间隔2-3小时,单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家长需记录每日喂养时间和奶量,避免过度喂养。
在婴儿清醒且非进食后1小时内进行腹部按摩。家长洗净双手并搓热,用指腹顺时针按摩脐周,避开肚脐。每次按摩5-10分钟,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可配合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按摩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若婴儿哭闹抗拒需立即停止,腹胀加重时应就医。
使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拧干后隔衣物敷于婴儿腹部。每次热敷不超过10分钟,每日可重复2-3次。注意测试温度避免烫伤,热敷后及时擦干皮肤。热敷能放松腹部肌肉,缓解肠痉挛。合并发热、呕吐或血便时禁止热敷,家长需立即带婴儿就诊。
将婴儿俯卧位放置于家长大腿或床面,保持头部侧偏确保呼吸通畅。也可采用飞机抱姿势,一手托住胸腹部让四肢自然下垂。每种体位保持5-10分钟,每日进行数次。体位改变能利用重力帮助排气,但需有家长全程看护防止窒息。早产儿或呼吸困难者禁用此方法。
乳糖不耐受可选用乳糖酶滴剂如儿歌乳糖酶,肠道菌群紊乱可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肠痉挛可考虑西甲硅油乳剂,但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细菌性肠炎可能需要头孢克肟颗粒。所有药物均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给药。用药期间需观察排便情况和过敏反应。
家长需注意婴儿腹部是否对称膨隆,记录腹胀发作与进食的关系。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腹部受压,喂奶后保持30度斜坡卧位。母乳喂养母亲应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如豆类、洋葱等。配方奶喂养可尝试低乳糖或水解蛋白配方。若腹胀持续超过24小时,伴随呕吐、血便、精神差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症。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