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大便失禁怎么办?

老人大便失禁可通过调整饮食、加强盆底肌训练、使用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大便失禁通常由肌肉松弛、神经损伤、肠道疾病、认知障碍、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减少便秘或腹泻引发的大便失禁。建议选择燕麦、西蓝花、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少量多餐,控制乳制品和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老人,可将食物加工成糊状或流质。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群的控制力。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肌肉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3组。训练需保持规律性,持续2个月以上可见效果。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在坐位或卧位进行,家属应协助记录训练进度。
蒙脱石散可改善腹泻型失禁,通过吸附肠道水分减少排便次数。乳果糖口服溶液适用于便秘导致的溢出性失禁,能软化粪便。洛哌丁胺胶囊可减缓肠蠕动,但认知障碍患者慎用。所有药物均需医生评估后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传感器帮助患者感知盆底肌收缩状态,配合电刺激可提高肌肉协调性。磁刺激疗法利用脉冲磁场激活骶神经,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一般需要10-15次治疗,适用于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治疗期间需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皮肤刺激。
肛门括约肌成形术适用于肌肉撕裂或松弛严重的患者,通过缝合修复损伤组织。骶神经调节术将电极植入骶部,持续调节神经信号控制排便。术后需进行3-6个月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功能恢复情况。高龄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
建议为老人选择透气吸水的护理垫,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以防溃烂。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训练。记录失禁发生的时间、诱因和粪便性状,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注意观察是否伴随腹痛、血便等症状,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保持适度活动量,避免久坐加重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