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慢性腹泻的原因

婴儿慢性腹泻可能由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慢性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持续时间超过2周。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婴儿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有效分解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导致腹泻。症状包括腹胀、肠鸣、粪便酸臭。治疗需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常用药物有乳糖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产生异常反应,引发腹泻、皮疹、呕吐等症状。治疗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蒙脱石散等药物缓解症状。
肠道感染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引起,表现为发热、呕吐、水样便。治疗需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时需静脉补液,并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
肠道菌群失调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表现为腹泻、腹胀。治疗需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并补充益生菌。常用药物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慢性腹泻、血便、体重不增。需通过肠镜等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的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记录饮食情况。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红臀。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需严格按比例冲调奶粉。腹泻期间可适当减少辅食添加,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如婴儿出现精神差、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