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的保健护理

神经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50次浏览

关键词: #护理 #增高

颅内压增高保健护理主要包括体位调整、饮食管理、情绪疏导、症状监测和康复训练等方式。颅内压增高可能与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

1、体位调整

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有助于促进脑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力。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或长时间低头,以防加重脑血流动力学紊乱。使用专用床头抬高支架或楔形枕可维持稳定角度,夜间睡眠时建议侧卧以减少颈部静脉受压。

2、饮食管理

采用低钠高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适当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食物,减少腌制食品摄入。进食时保持坐姿,细嚼慢咽避免呛咳,必要时可选用营养密度高的肠内营养制剂。

3、情绪疏导

建立安静昏暗的休养环境,避免强光噪音刺激。通过音乐疗法、正念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对于出现精神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劳拉西泮片等抗焦虑药物。

4、症状监测

每日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记录头痛发作特点及伴随症状。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估意识状态变化,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喷射性呕吐、嗜睡加重等危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5、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逐步开展平衡训练和步态练习时需有专人保护,避免跌倒。认知功能障碍者可进行记忆卡片训练,配合多奈哌齐片等改善脑代谢药物。

颅内压增高患者需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控制室温在22-26摄氏度。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胸腹压的动作,如厕时可使用坐便椅。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病情变化,外出时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备好甘露醇注射液等应急药物,出现意识障碍时立即保持侧卧位并清除口腔分泌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