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睡觉脚底疼

睡觉时脚底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血液循环不良、痛风、骨质疏松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足底筋膜长期劳损可能导致无菌性炎症,夜间休息时筋膜挛缩会引发疼痛。典型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活动后减轻。急性期可冰敷缓解,慢性期需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配合足底拉伸训练。
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时,卧位可能加重血液淤积导致胀痛。常见于久站人群或静脉曲张患者,可能伴随下肢水肿。建议睡眠时垫高下肢,白天穿戴医用弹力袜,必要时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
夜间血尿酸浓度升高易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第一跖趾关节多见但也可累及足底。急性期需用秋水仙碱片控制炎症,缓解期服用非布司他片调节尿酸。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骨量减少可能导致足部承重骨微骨折,卧位时压力改变引发疼痛。中老年女性更常见,可能伴腰背痛、身高缩短。需检测骨密度,遵医嘱补充碳酸钙D3片和阿仑膦酸钠片,配合抗阻力运动。
长期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会出现夜间灼痛或针刺感,多从足远端开始发展。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疼痛明显时可加用普瑞巴林胶囊。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预防溃疡发生。
建议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睡前饮用咖啡或酒精,控制卧室温度在20-24℃。日常穿支撑性好的鞋子,减少赤足行走。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红肿发热,须尽快至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