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淋巴结肿大挂什么科

腋下淋巴结肿大可挂普外科或血液科,可能与感染、免疫性疾病、肿瘤转移等因素有关。
普外科是处理体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科室。当腋下淋巴结因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汗腺炎、乳腺炎继发肿大时,普外科医生可通过触诊判断淋巴结质地与活动度,必要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若合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能需切开引流或抗生素治疗。对于持续增大且质地坚硬的淋巴结,需排除乳腺癌腋窝转移可能。
血液科主要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当伴随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时,需考虑淋巴瘤或白血病可能。医生会要求血常规检查观察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对于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科可指导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感染科会进行PPD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淋巴结穿刺找抗酸杆菌。猫抓病等特殊病原体感染也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针对性使用多西环素等抗生素。
若淋巴结质地坚硬、固定且生长迅速,肿瘤科会评估是否为乳腺癌、肺癌或黑色素瘤转移灶。通过PET-CT明确原发灶位置,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如ER、PR、HER2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能使转移淋巴结缩小后手术切除。
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可导致对称性淋巴结肿大。风湿免疫科会检测抗核抗体、补体C3/C4水平,对于合并关节痛、皮疹的患者可能需使用羟氯喹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活动。
日常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肿大淋巴结,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疼痛,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或夜间盗汗。记录淋巴结大小变化周期,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避免自行热敷或按摩,恶性肿瘤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