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脑外伤
关键词: #脑外伤
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和瞳孔异常。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因素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治疗。
头痛是颅脑外伤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多因脑组织震荡、颅内压增高或脑血管痉挛引起。轻度损伤可能表现为局部胀痛,重度损伤可出现持续性剧烈头痛。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头晕、恶心,严重时可能提示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治疗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必要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须排除颅内出血风险。
呕吐多与颅内压升高或前庭系统受损有关,常见于伤后短时间内出现喷射性呕吐。儿童患者更易发生反复呕吐,可能伴随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若呕吐物呈咖啡色可能提示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家长需密切观察呕吐频率,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或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意识障碍程度从嗜睡到昏迷不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可量化评估。轻度脑震荡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持续昏迷伴生命体征不稳。可能伴随双侧瞳孔不等大、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需紧急进行CT检查排除硬膜外血肿,治疗包括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保持气道通畅,严重者需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抽搐或感觉异常,多因脑实质损伤或颅内血肿压迫运动功能区所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质强直提示大脑半球损伤,四肢强直的去脑强直可能源于脑干损伤。康复期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功能恢复,但遗留功能障碍需长期进行运动疗法训练。
瞳孔散大固定提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常见于颞叶钩回疝;双侧针尖样瞳孔可能为脑桥出血特征。检查时需对比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灵敏度,可能伴随眼球运动障碍。紧急情况下需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家长发现患儿瞳孔不等大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脑疝抢救时机。
颅脑外伤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风险。饮食以低盐、高蛋白流质为主,减少呛咳风险。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但需避免情绪激动和屏气动作。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新发头痛、视物模糊或行为异常需立即返院评估。所有药物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