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如何引起的
              泌尿外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泌尿外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尿路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性生活频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多喝水、使用抗生素、保持会阴清洁等方式治疗。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这类细菌通常存在于肠道中,可能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膀胱或肾脏。细菌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后繁殖,导致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同时建议每日清洗会阴部并从前向后擦拭。
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或肿瘤压迫可能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滞留的尿液成为细菌培养基。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排尿中断、下腹坠胀感,严重时伴随肾区叩击痛。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梗阻位置,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解除梗阻,配合服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或老年人因免疫功能缺陷,难以有效清除入侵尿路的病原体。这类感染易反复发作,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除规范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外,建议补充乳铁蛋白粉,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

性交时尿道口可能被挤压带入细菌,特别是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感染。临床表现为同房后24小时内出现尿痛,部分患者可见淡红色血尿。建议事后立即排尿冲洗尿道,使用呋喃妥因肠溶片预防感染,同房频率控制在每周2-3次为宜。
血糖超过正常值会损害尿路上皮防御功能,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也促进细菌繁殖。这类患者往往尿量增多但感染症状不明显,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需严格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二甲双胍缓释片用量,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

预防尿路感染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女性排便后擦拭应从前向后,经期勤换卫生巾。可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穿紧身牛仔裤。饮食上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能抑制细菌黏附。出现排尿灼热感或腰痛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发展为肾盂肾炎。糖尿病患者需每3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