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了流黑色的血是怎么回事

月经出现黑色血液多与经血氧化或排出不畅有关,常见于经期初期或末期,部分情况可能与妇科疾病相关。主要原因为经血滞留氧化、激素波动、子宫内膜异常或妇科炎症,需结合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1. 经血滞留氧化
经血颜色变黑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液在宫腔或阴道内滞留时间较长,接触空气后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月经初期或快结束时,经量较少且流动缓慢。久坐不动、子宫后倾屈曲可能加重滞留现象。建议适当活动促进经血排出,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激素水平异常
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问题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律,陈旧内膜组织混合经血排出呈现黑色。伴随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忽多忽少时,建议在月经第2-4天抽血查性激素六项。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Omega-3脂肪酸调节内分泌。
3. 病理性因素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或宫腔粘连等疾病会导致异常出血。若黑色血块持续3天以上,伴有下腹坠痛、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做妇科检查和超声排查。细菌性阴道炎也可能导致经血颜色改变,伴有鱼腥味白带需进行分泌物检测。
4. 其他影响因素
宫寒体质者常见经血颜色发暗,冬季尤其明显,表现为手脚冰凉、痛经加重。可每日饮用姜枣茶温暖子宫,睡前用40℃热水泡脚20分钟。近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减肥造成的营养不良也会影响经血颜色,需保证每日摄入50g优质蛋白质和15mg铁元素。
持续出现黑色经血且伴随异常症状时,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HPV筛查。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记录月经周期和经血颜色变化,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