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应如何治疗

关键词: #乙肝
关键词: #乙肝
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中医药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乙肝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纤维化概率。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毒反弹。长期规范用药可显著延缓肝硬化进展。
免疫调节治疗适用于部分特定病程阶段患者,常用药物如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控制病毒活动,可能实现表面抗原转阴。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发热、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适应证。该疗法对年轻患者及早期感染者效果更显著。
保肝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等。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指标。适用于转氨酶轻度升高或肝组织炎症明显者,但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建议联合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脏超声。
中医药采用辨证施治原则,常用方剂包括茵陈蒿汤、逍遥散等,中成药如扶正化瘀胶囊、鳖甲煎丸等。通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改善临床症状,部分成分具有抗纤维化作用。需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风险,避免使用何首乌等具肝毒性药材。
手术治疗针对终末期患者,包括肝移植、门静脉分流术等。肝移植适用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门静脉分流术可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及凝血状态。
乙肝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摄入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严格禁酒并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家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出现腹胀、皮下出血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