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感染了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属于感染状态,但通常无明显症状且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但无肝炎活动性病变或仅有轻微肝组织学改变的人群。这类人群可能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病毒,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为非活动性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非活动性携带者病毒复制水平低,传染性较弱,肝功能长期稳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活跃,存在潜在肝损伤风险,可能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进展。两者均需每3-6个月复查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肝功能及肝脏超声。
极少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出现病毒自发清除,表面抗原转阴并产生表面抗体。部分携带者在免疫系统变化时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和肝脏炎症。妊娠期女性携带者需在孕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避免饮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过度劳累。日常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可适量食用牛奶、鸡蛋、西蓝花等食物。接触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