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糖卡住了怎么办?

儿科编辑 医路阳光
152次浏览

孩子吃糖卡住时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刺激呕吐、就医处理、预防教育等方式处理。糖块卡喉通常由吞咽功能不协调、进食过快、糖块过大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家长需从背后环抱孩子,一手握拳置于肚脐上方,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操作时注意力度避免肋骨损伤,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若孩子失去意识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

2、拍背法

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家长需将婴儿面部朝下放在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支撑下颌。用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观察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若无效则转为胸部按压法,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交替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失去反应。

3、刺激呕吐

若孩子意识清醒但无法发声,家长可用手指刺激舌根引发呕吐反射,促使糖块随呕吐物排出。操作前需确保孩子呈前倾姿势,避免误吸呕吐物。此方法对部分黏性糖果可能无效,且不适用于已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4、就医处理

当家庭急救无效或孩子出现面色青紫、意识模糊时,家长需立即送往急诊。医生可能使用喉镜取出异物,严重时需气管切开。糖块卡喉超过2小时可能引发喉头水肿或吸入性肺炎,需配合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减轻炎症。

5、预防教育

家长需将硬糖、软糖等切成小块,监督3岁以下儿童进食。教导孩子充分咀嚼、勿奔跑说笑时吃糖。家中常备急救知识手册,定期演练急救流程。可选择麦芽糖等易溶糖类替代硬糖,减少卡喉风险。

日常需避免给幼儿喂食整颗坚果、果冻等高危食品。家中餐桌应保持安静环境,培养细嚼慢咽习惯。建议家长学习婴幼儿急救课程,掌握异物卡喉、烫伤等常见意外的规范处理方法。若孩子反复发生呛咳,需排查吞咽功能障碍或喉部结构异常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