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肿了怎么回事

宝宝耳朵肿了可能由蚊虫叮咬、外伤、过敏反应、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冷敷、抗过敏治疗、抗生素滴耳液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夏季蚊虫活跃时,宝宝耳廓皮肤被叮咬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家长可用冷毛巾敷在肿胀处10分钟减轻症状,避免宝宝抓挠。若出现大面积红肿或发热,需就医排除感染。
宝宝玩耍时耳部磕碰硬物可能导致软组织挫伤,表现为耳廓淤青肿胀。受伤后24小时内应冷敷收缩血管,24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若伴随耳道出血、听力下降,可能提示鼓膜损伤,需耳鼻喉科检查。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或进食致敏食物后,部分宝宝会出现耳部血管神经性水肿,常伴有皮肤荨麻疹。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帮助排查过敏原。
细菌感染引发的中耳炎可能导致耳后淋巴结肿大,宝宝会出现揪耳朵、哭闹、发热等症状。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哺乳期宝宝喂奶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呛奶。
洗澡进水或掏耳损伤可能诱发外耳道感染,表现为耳屏压痛、耳道肿胀。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严重时需口服阿奇霉素颗粒。家长切勿自行用棉签清理耳道,保持耳部干燥即可。
日常需注意避免宝宝接触尖锐物品,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耳朵。过敏体质宝宝应定期清洗床品,减少毛绒玩具接触。哺乳后保持竖抱拍嗝姿势20分钟,防止奶液流入耳道。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化脓、高热,应立即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