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危重症病种目录

关键词: #儿科
关键词: #儿科
儿科急危重症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这些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可能威胁患儿生命,需立即进行医疗干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无法建立正常自主呼吸的危急状况,可能与宫内窘迫、脐带绕颈、产道挤压等因素有关。患儿表现为皮肤青紫或苍白、肌张力低下、心率减慢等。需立即清理呼吸道并进行正压通气,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或碳酸氢钠注射液。严重者可能需亚低温治疗以减轻脑损伤。
重症肺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氧疗配合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能需胸腔穿刺引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部弥漫性损伤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常见于严重感染、创伤或吸入性损伤后。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PaO2/FiO2比值降低。需机械通气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轻炎症反应,必要时采用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
脓毒症休克由严重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随循环衰竭。患儿出现发热或低体温、心动过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治疗需液体复苏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如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美罗培南,同时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可能继发于心肌炎、电解质紊乱或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心悸、晕厥或心源性休克。需心电监护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控制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临时心脏起搏,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呼吸窘迫、持续高热或皮肤花斑等表现时,应立即送往具备儿科重症监护条件的医疗机构。日常需按时完成疫苗接种,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应定期随访并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