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时发生的非人为终止妊娠现象。自然流产可能由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结构异常、感染因素或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下腹疼痛、妊娠组织排出等。
约50%早期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有关。常见异常包括三体综合征、单体综合征等,多因受精卵分裂错误导致。此类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8周内,表现为突发性阴道出血伴妊娠囊排出。确诊需通过绒毛或胚胎组织基因检测,流产后建议进行夫妻双方染色体检查。
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影响胚胎发育。黄体酮分泌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表现为孕早期反复少量出血。可通过血清孕酮检测诊断,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或地屈孕酮片进行黄体支持治疗。
子宫纵隔、宫腔粘连或子宫肌瘤等解剖学异常可能限制胚胎生长空间。这类流产多发生在妊娠中期,常伴随规律宫缩。通过超声检查或宫腔镜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或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使用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
弓形虫、风疹病毒或李斯特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绒毛膜羊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伴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确诊需进行病原体培养或PCR检测,急性期需使用阿奇霉素片或头孢克肟胶囊抗感染治疗。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导致胎盘血栓形成。特征为妊娠10周后反复流产,可能伴随血小板减少。通过抗心磷脂抗体检测诊断,妊娠前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
流产后应卧床休息1-2周,避免盆浴和性生活1个月。饮食需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预防贫血。建议3-6个月后再备孕,再次妊娠前需完善甲状腺功能、TORCH筛查等检查。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心理疏导对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