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瞳?

关键词: #散瞳
关键词: #散瞳
散瞳是指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使瞳孔扩大,主要用于眼科检查或治疗。散瞳可分为药物性散瞳和物理性散瞳两种类型,药物性散瞳通过滴入散瞳药水实现,物理性散瞳则通过光线刺激或机械扩张实现。
药物性散瞳常用阿托品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虹膜括约肌的胆碱能受体,使瞳孔扩大。药物性散瞳主要用于眼底检查、验光配镜、虹膜睫状体炎治疗等。散瞳后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不适,通常6-8小时可自行恢复。
物理性散瞳主要通过强光刺激或机械扩张实现。强光刺激可使瞳孔自然扩大,便于眼底观察。机械扩张使用专用器械撑开眼睑和瞳孔,多用于白内障等眼科手术。物理性散瞳效果短暂,不会引起持久性瞳孔扩大。
散瞳检查是眼科常见检查手段,可全面观察眼底情况。通过散瞳能清晰看到视网膜、视神经、黄斑等结构,有助于诊断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散瞳检查前需评估患者有无闭角型青光眼风险。
散瞳验光通过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反射,获得准确屈光度数。儿童验光常规需要散瞳,因儿童调节力强易导致验光误差。散瞳验光能发现隐性远视、假性近视等问题,为配镜提供可靠依据。验光后需等待药效消退再试戴眼镜。
散瞳治疗主要用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等眼病。通过散瞳可防止虹膜后粘连,减轻炎症反应。治疗常用长效散瞳剂如阿托品眼用凝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散瞳治疗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眼压。
散瞳后应避免强光刺激,外出可佩戴墨镜保护眼睛。散瞳期间不要驾驶车辆或操作精密仪器,以防发生意外。若散瞳后出现眼痛、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注意用眼卫生,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眼部疾病。散瞳是安全有效的眼科诊疗手段,遵医嘱规范使用可获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