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天生的吗?

眼科编辑 医点就懂
356次浏览

关键词: #弱视

弱视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因素导致的。弱视主要有遗传因素、屈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双眼相互作用异常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部分弱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或近亲属有弱视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这类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即可发现视力异常,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对于遗传性弱视,建议家长在儿童3岁前进行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可通过遮盖疗法、视觉训练等方式干预。

2、屈光不正

高度远视、散光或近视未及时矫正可能导致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常见于双眼度数差异大的儿童,大脑会抑制模糊影像导致视力发育停滞。需通过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眼镜,配合压抑疗法或红色滤光片治疗。常用矫正镜片包括渐进多焦点镜片、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等。

3、斜视

斜视性弱视因眼位偏斜引起双眼视轴不平行,大脑为消除复视会主动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内斜视患者更易发生弱视,表现为交替注视或单眼固视。治疗需先手术矫正眼位,术后配合遮盖健眼、同视机训练等措施,常用手术方式有水平直肌后退术、垂直直肌移位术。

4、形觉剥夺

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疾病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网膜无法获得清晰物像刺激。此类弱视程度较重,需在6月龄前解除遮挡因素,如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立即开始光学矫正和视觉康复训练。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损害。

5、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双眼竞争异常导致的弱视常见于单眼抑制患者,好眼过度优势会抑制弱视眼的视觉发育。治疗需打破这种异常抑制,采用交替遮盖法、药物压抑法或双眼分视训练。新型治疗方法包括知觉学习训练、经颅磁刺激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弱视治疗存在关键期,3-6岁为最佳干预时机,12岁后治疗效果显著下降。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遮盖或训练,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视觉发育所需营养素,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成年弱视患者可通过视觉知觉训练获得一定改善,但完全恢复难度较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