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眼睛流泪可能由外界刺激、眼部炎症、泪道阻塞、干眼症、倒睫等原因引起。流泪是眼部对外界刺激或内部异常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常伴随眼部不适或视力模糊等症状。
风沙、烟雾、强光等外界刺激可导致反射性流泪。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远离刺激源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若刺激持续存在,可佩戴护目镜防护。避免揉眼加重角膜损伤,必要时用人工泪液冲洗眼部。
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会刺激泪腺分泌增多。细菌性结膜炎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病毒性结膜炎可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过敏性结膜炎建议用色甘酸钠滴眼液。炎症常伴随眼红、分泌物增多,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类型。
泪小管狭窄或鼻泪管阻塞会导致泪液引流不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表现为无刺激状态下持续溢泪。早期可通过泪道冲洗缓解,严重者需行泪道探通术或鼻腔泪囊吻合术。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多数在6月龄前自愈。
泪液分泌不足时,眼部会代偿性分泌大量稀薄泪液。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干燥环境易诱发,表现为眼干涩与阵发性流泪交替出现。建议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配合热敷促进睑板腺分泌。重度患者需进行泪小点栓塞术。
睫毛向内生长摩擦角膜会引起流泪。单根倒睫可用镊子拔除,多发倒睫需电解毛囊或手术矫正。儿童倒睫多因睑内翻导致,随面部发育可能自愈,但严重者需行睑内翻矫正术避免角膜损伤。
日常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风大天气外出可戴防风镜,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若流泪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眼痛、视力下降,需及时就诊眼科排查青光眼等严重疾病。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