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严重吗

胃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一般不容忽视,虽非立即威胁生命的疾病,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胃部问题如胃溃疡或胃癌。其严重性取决于病情进展程度、症状表现和治疗是否及时。
这种胃炎常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酒过度、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食欲下降甚至黑便。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它破坏胃粘膜保护层,导致胃酸直接刺激粘膜;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长期饮用浓茶或咖啡等,也会对胃粘膜造成损害,使炎症恶化并诱发糜烂。情绪压力过大会引发胃酸过度分泌,加重胃粘膜损伤。病情严重时,糜烂可能导致胃出血,需高度关注。
治疗需根据病因对症下药。若幽门螺杆菌感染确诊,可使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杀菌及保护胃粘膜。胃酸多者需服用抑酸剂如雷贝拉唑以减少胃酸分泌。严重胃粘膜损害可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帮助愈合。调整饮食十分关键,可多吃易消化、低脂、温热的食物,如白粥、蒸鸡蛋和南瓜;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如辛辣食物和碳酸饮料,避免空腹喝酒或咖啡。规律作息也必不可少,过度劳累和压力需避免,尽量每天保持足够睡眠及适量运动。
若症状持续加重,比如出现黑便、呕吐咖啡色物质、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就医。这类情况可能提示糜烂已导致出血甚至穿孔,需进行急诊处理如胃镜检查、止血或修复手术。定期复查胃镜也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确保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