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是啥

病毒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症,属于急性传染性眼病,主要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症状。
病毒性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污染物品传播。发病可能与免疫力下降、用眼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单眼或双眼先后出现充血、水样分泌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病毒药物,避免揉眼防止交叉感染。
早期表现为结膜充血、畏光流泪,进展期出现大量水样分泌物和眼睑水肿,部分患者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家长需注意隔离患儿毛巾等个人物品,及时用生理盐水清洁眼周分泌物。
需通过裂隙灯检查与细菌性结膜炎区分,后者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结膜炎角膜可能出现点状上皮损害,严重时需用荧光素钠染色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辅助治疗,但须避免与激素类眼药水混用。
具有自限性但传染性强,病程通常持续7-14天。急性期3-5天症状最明显,期间需冷敷缓解不适。若出现视物模糊、剧烈眼痛可能提示角膜炎,需加用聚乙烯醇滴眼液保护角膜,并复查排除并发症。
流行期间避免前往泳池等公共场所,不与患者共用眼妆用品。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患者用过的枕套应煮沸消毒。易感人群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胶丸增强黏膜抵抗力。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应单独使用毛巾脸盆,每日更换消毒。发病期间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外出可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刺激。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深绿色蔬菜,避免辛辣食物加重充血症状。若出现持续头痛、视力下降需立即复诊排查病毒性角膜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