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等,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康复治疗等方式干预。病毒性脑炎通常由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虫媒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及时就医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发热是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超过38.5摄氏度,多呈持续性。患儿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四肢冰凉等表现。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持续高热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警惕热性惊厥发生。
年长儿可主诉剧烈头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拍打头部。头痛多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可能伴随喷射性呕吐。家长可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强光刺激,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若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需警惕脑膜炎并发症。
呕吐呈喷射状且与进食无关,多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严重呕吐可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家长发现呕吐物带血或咖啡样物质时,应立即告知医生排查应激性溃疡。
从嗜睡到昏迷均可出现,与病毒直接损伤脑实质相关。轻者表现为反应迟钝,重者出现昏迷伴瞳孔不等大。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配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营养神经。家长需记录患儿意识状态,防止坠床等意外伤害。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多见,可能反复发作形成癫痫持续状态。急诊处理首选地西泮注射液控制发作,长期可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发作时家长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咬伤,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及表现特征。
患儿恢复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鱼肉泥、西蓝花等易消化食物。康复阶段可进行肢体按摩和认知训练,定期复查脑电图评估预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乙脑疫苗等可预防部分病毒性脑炎。出院后若出现运动障碍或性格改变,需及时复诊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