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的常规检查项目和预防方法
男性不育编辑
医普小能手
男性不育编辑
医普小能手
男性不育的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有精液分析、性激素检测、生殖系统超声、遗传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预防方法包括避免高温环境、戒烟限酒、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

精液分析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精液量、精子浓度、活力、形态等指标判断精子质量。检查前需禁欲2-7天,采集后1小时内送检。异常结果可能提示少精症、弱精症或畸形精子症,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通过抽血检查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等激素水平,评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激素异常可能导致生精障碍,如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可表现为睾酮低下伴精子生成减少。
阴囊超声可检测睾丸体积、附睾囊肿、精索静脉曲张等结构异常。经直肠超声能发现精囊炎、射精管梗阻等问题。精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可逆性不育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睾丸温度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诊断克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能发现AZF区域缺失。这些遗传缺陷可能导致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必要时需进行试管婴儿技术助孕。
抗精子抗体检测可判断是否存在免疫性不育。当血睾屏障受损时,精子抗原暴露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精子凝集或活力下降。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

预防男性不育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泡温泉、穿紧身裤等使阴囊温度升高的行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害精子DNA完整性,建议彻底戒烟并限制饮酒。日常饮食应保证锌、硒、维生素E等营养素摄入,适量食用牡蛎、坚果、深海鱼等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之间。避免接触农药、重金属等生殖毒性物质,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35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检查一次精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