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精症有这3大病因预防掌握4个措施

男性不育编辑 医点就懂
103次浏览

关键词: #大病 #少精症

少精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高温环境、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措施预防。少精症指精液中精子数量低于正常值,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1、遗传因素

部分少精症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如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等遗传疾病。这类患者通常伴随睾丸发育不良、性激素水平异常等症状。建议有家族遗传史的男性在婚前或备孕前进行基因筛查,必要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生育问题。

2、生殖系统感染

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可能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破坏血睾屏障,影响精子生成环境。临床常见阴囊坠胀、尿频尿痛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

3、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回流受阻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和代谢废物堆积,抑制精子生成。患者可能出现患侧阴囊蚯蚓状团块、久站后坠痛等症状。轻度者可穿阴囊托带改善,重度需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3-6个月复查精液质量。

4、预防措施

避免长期泡温泉或穿紧身裤,睾丸适宜温度比体温低2-3℃。控制BMI在18.5-24之间,肥胖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远离辐射和化学毒物接触,油漆、农药等物质可能损伤生精细胞。每年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日常应保证锌、硒等微量元素摄入,适量食用牡蛎、坚果等食物。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降低精子活力。适度运动如游泳、慢跑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若备孕1年未成功,建议夫妻双方共同到生殖医学科就诊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