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精症和免疫因素如何诊断
男性不育编辑
健康解读者
男性不育编辑
健康解读者
弱精症和免疫因素的诊断需结合精液分析、免疫学检测及临床评估。主要方法包括精液常规检查、抗精子抗体检测、性激素水平测定、阴囊超声检查、睾丸活检等。

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评估精子浓度、活力及形态。弱精症诊断标准为前向运动精子比例低于32%或总活力低于40%。需重复进行2-3次检查,采样前禁欲2-7天。
采用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或免疫珠试验检测血清/精浆中的抗精子抗体。当超过50%活动精子表面结合抗体时可判定为免疫性不育。需排除生殖道感染等继发因素。
检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等指标。FSH升高提示生精小管损伤,睾酮降低可能影响精子成熟。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高频超声可发现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微石症等解剖异常。彩色多普勒能评估睾丸血流,血流减少常伴随生精功能障碍。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
通过穿刺或切开获取睾丸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适用于无精子症患者鉴别梗阻性与非梗阻性因素。需注意术后血肿、感染等风险,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诊断过程中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生殖系统手术史、感染史及生活方式。建议同步评估配偶生育能力,避免单方面过度检查。确诊后应根据病因选择抗氧化治疗、免疫抑制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温环境,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锌元素。需每3-6个月复查精液质量,动态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