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早期可能出现排尿异常、疲劳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药物损伤、肾脏炎症或梗阻均可致病,治疗需结合透析、药物及饮食管理。

1.排尿异常

夜尿增多、尿量减少或泡沫尿是典型早期信号。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导致毒素蓄积,可能出现尿液颜色加深或排尿疼痛。每日记录尿量变化,发现持续异常需检测尿常规和血肌酐。

2.全身性症状

不明原因疲劳、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需警惕。毒素堆积影响造血功能时,会出现面色苍白、指甲发白等贫血表现。建议进行血红蛋白和尿素氮检测,血红蛋白低于110g/L即提示肾性贫血。

3.水肿特点

晨起眼睑浮肿、傍晚下肢凹陷性水肿常见。肾功能失代偿导致水钠潴留,体重可能短期内增加2-3公斤。限制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监测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皮肤改变

皮肤干燥脱屑伴顽固性瘙痒是尿毒症特征。磷代谢紊乱引发钙磷沉积,可能出现皮下结节。使用低磷透析液配合碳酸镧等磷结合剂,维持血磷在1.13-1.78mmol/L。

5.神经系统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木提示神经病变。中分子毒素积累可导致不安腿综合征,表现为夜间下肢酸胀。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

治疗需根据分期采取不同方案。CKD3期重点控制原发病,使用ACEI类降压药如贝那普利;4期开始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制剂;5期需规律透析或肾移植。饮食管理每日蛋白质摄入0.6-0.8g/kg体重,优选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杨桃、小龙虾等高钾食物,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

尿毒症进展存在个体差异,肌酐超过442μmol/L或GFR低于15ml/min必须肾脏替代治疗。早期发现可通过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肾毒性药物延缓进展,确诊后每月监测肾功能指标,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五年生存率分别达70%和60%。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