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心源性休克治疗前需立即就医并稳定生命体征,重点在于识别病因、维持血流动力学、预防多器官衰竭。关键措施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同时避免随意用药或延误转运。
1.识别病因与初步评估
心源性休克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病。急救人员需快速询问病史,检查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和尿量。床边超声可评估心脏收缩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能发现酸中毒。疑似心肌梗死患者需在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2.循环支持措施
建立两条大口径静脉通路,首选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时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2-10μg/kg/min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0.05-0.3μg/kg/min适用于外周血管阻力低下者,必要时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避免快速补液加重心脏负荷。
3.氧合与通气管理
所有患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10-15L/min),指脉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4%以上。出现呼吸窘迫或PaO2小于60mmHg时,准备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ARDS患者采用小潮气量通气(6-8ml/kg),维持平台压小于30cmH2O。
4.特殊病因处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在90分钟内完成PCI,无法PCI时静脉溶栓使用阿替普酶。暴发性心肌炎需甲强龙冲击治疗并考虑ECMO支持。心包填塞立即行心包穿刺,张力性气胸需紧急胸腔减压。
5.转运与监测要点
转运前确保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持续心电监护并备好除颤仪。每5分钟记录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每小时监测尿量(目标>0.5ml/kg/h)。避免使用镇静剂掩盖神经系统症状,转运途中维持静脉泵入药物浓度稳定。
心源性休克病死率超过50%,治疗窗口期仅数小时。家属需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可能需要的IABP或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记住任何延迟都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疑似症状发作后务必在黄金120分钟内到达具备PCI能力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