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黄疸、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等,严重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孕妇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皮肤瘙痒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从手掌和脚底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瘙痒感在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孕妇的睡眠质量。这是由于胆汁酸在皮肤中沉积,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2.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这是由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黄疸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3.尿色深和粪便颜色变浅也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典型症状。尿色深是因为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而粪便颜色变浅则是由于胆汁减少,导致粪便中胆红素含量降低。
4.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可能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孕妇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定期监测。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消胆胺和维生素K。熊去氧胆酸可以减少胆汁酸的合成,缓解瘙痒和黄疸症状;消胆胺可以结合胆汁酸,减少其在肠道中的吸收;维生素K可以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饮食调整方面,建议孕妇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胎儿发育情况,确保母婴健康。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孕妇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就医。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