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型HINI流感?

呼吸内科编辑 医语暖心
51次浏览

关键词: #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预防需接种疫苗、保持卫生习惯,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1.病毒特性与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其表面蛋白血凝素(H1)和神经氨酸酶(N1)构成亚型命名依据。病毒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手接触被污染物体后触摸口鼻感染。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达2-8小时,冬春季节更易流行。

2.典型症状与高危人群

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发高热(>38℃)伴寒战、头痛、肌肉酸痛是典型表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干咳、咽痛,部分患者出现腹泻呕吐。孕妇、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可能出现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3.诊断与药物治疗

确诊需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或快速抗原检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首选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需连服5天,扎那米韦通过吸入给药,帕拉米韦可静脉注射。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但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4.预防措施与日常防护

每年接种三价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接触公共设施后需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居家隔离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5.重症识别与就医指征

出现呼吸急促、胸痛、持续高热超过3天、意识模糊或皮肤紫绀时需立即就医。重症患者可能需氧疗,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机械通气支持,合并细菌感染时应联用抗生素治疗。

甲型H1N1流感作为法定乙类传染病,早发现、早隔离是防控关键。普通患者病程约1-2周,康复后仍应继续观察并发症迹象。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需在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