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症状及处理方法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哺乳期女性,典型症状包括乳房红肿热痛、硬块、发热寒战,需及时干预避免脓肿形成。处理方法包括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和局部护理。
1. 症状表现
哺乳期女性突发乳房胀痛伴皮肤发红是典型早期信号。触诊可摸到边界不清的硬结,体温常升至38.5℃以上。约20%患者会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若未及时处理,48小时内可能发展为局部脓肿,皮肤出现明显波动感。
2. 发病机制
乳汁淤积是主要诱因。新生儿吸吮不足导致乳管堵塞,乳汁成为细菌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乳头皲裂处入侵,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哺乳姿势错误、文胸压迫等外力因素会加重淤积。
3. 医疗干预
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需连用7-10天。脓肿形成需穿刺引流,局麻下用14号针头抽吸脓液。严重病例需行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每日换药并保持引流通畅。
4. 家庭护理
哺乳前湿热敷15分钟促进排乳,喂奶时先吸患侧。卷心菜叶冷藏后外敷可减轻肿胀,每次不超过20分钟。手动排乳采用"c"形手法,从乳晕向乳头方向螺旋式按压。
5. 预防措施
保持每日8-12次哺乳频率,夜间需至少哺乳2次。哺乳后涂抹羊脂膏预防乳头皲裂。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尺码应比孕前大1-2码。出现乳头白泡可用无菌针头横向挑破表层皮肤。
哺乳期出现乳房红肿伴发热应立即就医,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坚持正确哺乳姿势和频率是关键预防手段,乳腺脓肿需外科处理避免组织坏死。哺乳期间发现异常硬块应及时超声检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乳腺组织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