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做晶体植入有什么后遗症

眼科编辑 医路阳光
12次浏览

关键词: #近视 #后遗症

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晶体植入手术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包括夜间眩光、白内障提前发生、眼压升高。手术需严格评估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指标,术后需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

1. 夜间眩光与光晕

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夜间视力下降,表现为灯光周围出现光晕或星芒现象。这与人工晶体边缘设计或瞳孔大小有关。选择非球面晶体或小切口技术可降低发生率,术后3-6个月症状多逐渐适应。

2. 白内障进展加速

晶体植入可能干扰自然晶状体代谢,导致白内障提前5-10年发生。尤其600度以上近视患者,自然晶状体更易混浊。建议术后每半年检查晶状体透明度,发现早期混浊可补充叶黄素或考虑更换三焦点晶体。

3. 继发性青光眼风险

人工晶体可能阻塞房角或引发瞳孔阻滞,导致眼压升高至25mmHg以上。需监测视神经杯盘比,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需及时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或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4. 视网膜并发症

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2-3倍。与手术操作或原有视网膜变性有关。术前需完成眼底欧堡照相和OCT检查,术后避免剧烈运动,每年进行视网膜裂隙灯检查,发现裂孔需及时激光封堵。

5. 慢性炎症与感染

人工晶体作为异物可能引发前房炎症反应,表现为畏光、流泪。需使用激素类滴眼液(氟米龙)和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控制,严重者需取出晶体。糖尿病患者或干眼症患者术前应强化抗炎治疗1个月。

高度近视患者选择晶体植入需权衡视力获益与长期风险,术后终身每半年检查眼压、眼底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同时补充维生素C、E及锌元素延缓视网膜退化,避免潜水、拳击等高压运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