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脏疾病有哪些

急性肝脏疾病主要有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炎、急性肝衰竭、肝脓肿等。这些疾病起病急骤,可能伴随黄疸、乏力、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食欲减退、尿色加深、肝区疼痛。甲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同时卧床休息。
药物性肝损伤多因抗结核药、抗生素或中草药不当使用导致,可出现转氨酶升高、皮肤瘙痒。常见诱发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何首乌制剂。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双环醇片等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
酒精性肝炎由短期大量饮酒引发,典型症状为肝肿大、腹水、发热。长期饮酒者突然戒酒也可能诱发。治疗关键在于严格戒酒,补充维生素B1片、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重症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
急性肝衰竭是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的危重症,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病因包括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毒蕈中毒等。治疗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手术。
肝脓肿多为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表现为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痛。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治疗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较大脓肿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急性肝脏疾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每日2000-2500毫升饮水量,饮食选择低脂高糖的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严格禁酒并避免自行服用保健品,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医生评估。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意识模糊等表现时须立即急诊救治,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