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打石膏后注意事项
骨折打石膏后需要注意保持石膏干燥清洁、观察肢体血液循环、避免负重活动、定期复查以及合理饮食。骨折后石膏固定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正确的护理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1、保持干燥
石膏遇水会变软失去固定作用,日常洗漱需用防水套保护石膏部位。洗澡时可使用专用防水石膏套或塑料袋包裹,避免水流渗入。若不慎浸湿石膏,应及时就医更换,潮湿环境易导致皮肤感染或石膏变形。
2、观察血运
每日需检查石膏远端肢体颜色、温度及感觉。若出现手指脚趾青紫、麻木、剧烈疼痛或肿胀加重,可能提示石膏过紧压迫血管神经,需立即就医调整。夜间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3、限制活动
骨折未愈合前禁止用石膏部位承重,下肢骨折需拄拐行走时保持患肢悬空。上肢骨折要用吊带固定,避免提拉重物或突然扭转。翻身或移动时需托扶石膏两端,防止石膏断裂或骨折端移位。
4、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每2-4周拍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医生会根据愈合进度调整固定时间。儿童骨折通常需固定3-6周,成人需6-12周。若石膏出现松动、断裂或异常气味,应提前就诊处理。
5、营养支持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蛋白质和矿物质,每日应摄入牛奶、鸡蛋、鱼肉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吸烟饮酒会影响骨痂形成,恢复期需严格戒除。
石膏固定期间出现持续发热、石膏内皮肤瘙痒溃烂或骨折处疼痛加剧时,需警惕感染或固定失效。康复后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力量练习,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拆除石膏后可使用弹力袜或护具过渡保护,避免二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