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症状
乙型肝炎的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无症状携带状态,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1、乏力
乙型肝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疲劳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难以缓解。这种乏力与病毒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日常活动能力减退。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
2、食欲减退
乙型肝炎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明显下降,见到油腻食物时厌恶感加重。这与肝脏胆汁分泌异常、胃肠功能紊乱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量多餐,避免高脂肪食物。
3、恶心呕吐
肝功能受损时,体内毒素代谢障碍可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反复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偶见胆汁样物质。出现持续呕吐时应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物。
4、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是胆红素代谢障碍的典型表现。乙型肝炎患者因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黄疸程度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相关,重度黄疸可能伴有皮肤瘙痒。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退黄治疗。
5、肝区疼痛
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牵张可引起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按压时加重。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急性发作期疼痛较明显,慢性期多为隐痛不适。可进行肝脏超声检查评估肝脏形态,疼痛剧烈时需排除其他急腹症。
乙型肝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急性乙型肝炎是否严重
- 2 急性乙型肝炎怎么引起的
- 3 急性乙型肝炎传染吗
- 4 急性乙型肝炎怎样诊断
- 5 急性乙型肝炎可治愈吗
- 6 急性乙型肝炎可以治愈吗
- 7 急性乙型肝炎能治愈吗?
- 8 急性乙型肝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