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肝功能异常怎么办

56884次浏览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保证了人体正常身体健康状态,然而肝脏主要是新陈代谢的,当肝功能不正常时许多患者都不会有明显症状,只有肝功能异常严重的患者才会发现病症,所以在肝功能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发现治疗,要了解以下不同病因引起的异常解决办法。

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这几种肝病,儿童要及时接种肝炎疫苗,产生抗体后能有效避免感染病毒肝炎。我们在感染病毒肝炎造成肝功能不正常,是由于肝脏正在持续恶化,不能轻视需要及时去大医院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引起脂肪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有太胖的人群,还有爱喝酒的人,或者患有别的疾病,比如甘油脂血症、糖尿病、过度营养缺乏、慢性心脏衰竭等,这些患者就要根据引起脂肪肝的病因进行调理,平时多吃素食少吃油腻的食品,要忌口的同时也不能喝酒,平时多锻炼身体。

我们经常吃药的患者容易得肝功能异常,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一大部分的药物都在肝脏中进行新陈代谢,因为有别的疾病需要长期吃药的患者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伤,肝功能肯定不是正常的,要及时预防检查,以免引起药物性肝炎,而耽误治疗,暂停服用之前药物,能不吃药尽量不吃,必须要吃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中药。

酒精性肝炎患者是经常长期喝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炎患者稍后肝细胞小叶中出现炎症细胞的破坏,必须要及时戒酒接受治疗,否则病情恶化会变成肝硬化,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不当都可以造成肝功能异常,如滥用药物、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过度劳累等。此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严格要求自己。

相关推荐

尿胆红素阳性算正常吗
尿胆红素阳性不正常,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尿胆原这些都应该是阴性的。如果是非常弱的阳性,要结合肝功能来综合判断,有可能也是一过性的。尿胆红素实际上是红细胞破坏以后,变成间接胆红素,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后,变成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是不容易溶于血的,而直接胆红素就可以从水吸收,也就是水溶性的。这时候如果是有梗阻性的黄疸等情况,胆红素就可以进入到血液,然后进入肾脏,经过肾脏漏出,就形成了尿胆红素的增高。所以,如果出现明显增高,有可能是梗阻性黄疸的问题存在。胆红素排泄到肠道以后形成粪胆素,也有的说法也叫尿胆素。粪胆素随着肠肝循环,或者从这个地方吸收入血,就会经过肾脏形成尿胆原。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是两回事,所以溶血性黄疸的时候,应该是尿胆原增高为主。而梗阻性黄疸的时候,是以尿胆红素增高为主。总而言之,都是胆红素代谢过程中间的一个产物。所以,如果出现阳性,应该是去查查肝功能,可以查一下B超或CT,看看肝外胆道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查一下血常规,看有没有溶血、病毒性肝炎等这些问题来综合判断。偶尔的、轻微的阳性,建议短期内复查,如果转阴就是一过性的,不必过于紧张。
语音时长 02:21

2021-10-15

86034次收听

戊肝指的是什么病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戊型肝炎是其中的一种,是由戊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个急性肝损伤。患者在发病初期可以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还有可能有发烧、腹泻等等。同时病人肝功转氨酶常常能够达到1000U/L以上,同时伴有黄疸。经过治疗,一般两个月能够恢复。戊型肝炎是一个由戊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的肝损伤,它也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如果确诊了戊肝以后,一定要及时地进行隔离和正规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00

2021-10-15

57443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能治好吗
病毒性肝炎能否治好需看具体类型。甲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只要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好。但若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大多数情况都无法完全治好。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来讲,它的并发症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对于并发症这个词来讲,大多都是发生在肝炎没有得到一个早期的治疗。病人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情况,因为病毒性肝炎如果早期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和恢复,它有可能会进展到肝功能衰竭的阶段。对于肝功能衰竭这个阶段来讲,往往会引起很多方面的并发症。比如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水的问题,甚至于有的患者因为肝功能的严重衰竭,会导致肝脏对于体内毒素水平的清除异常,而影响了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引起肝性脑病的问题。也有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由于肝脏的严重损伤,生产凝血因子能力的下降,而导致了凝血功能的障碍,导致消化道出血这样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讲,出现并发症往往是一个发展到很严重阶段的事情。一般来讲在初期如果及时治疗,并发症还是非常少见的。
语音时长 01:34

2020-03-24

58739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来说,我们还是要分病毒的不同,我们预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来讲,预防的方式主要就是注意个人的手部卫生,就是反复的在强调我们一定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来讲,因为它们传染途径的不同,所以预防方式也不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来讲,它主要是血液和体液的传染方式。对于乙型肝炎有很好的乙肝疫苗的注射,如果说检查乙肝五项和肝功都是阴性的,及时的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肝会有很好的预防。丙型肝炎来讲,因为目前没有一个丙型肝炎的疫苗,它的传染途径又是血液和体液,所以它最好的预防方式对于我们生活行为的自己的一个规范,避免共用注射器,然后其它的像体液的传播也是做好防护措施。对于丙型肝炎是很好的预防。
语音时长 01:30

2020-03-24

58681次收听

02:26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如果早期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和恢复,有可能会进展到肝功能衰竭的阶段。肝功能衰竭,往往会引起很多方面的并发症。比如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水的问题,甚至于有的患者因为肝功能的严重衰竭,会导致肝脏对于体内毒素水平的清除异常,而影响了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引起肝性脑病的问题。也有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由于肝脏的严重损伤,生产凝血因子能力的下降,而导致了凝血功能的障碍,导致消化道出血这样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讲,出现并发症往往是一个发展到很严重阶段的事情。
02:24
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比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或简单的保肝药治疗,患者基本可以恢复。病毒是一个自身的体内清除的过程,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抗病毒的药物去处理。急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疗,90%的患者病毒可以自然清除,不需要特殊的药物处理;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需要在适合的时机给患者服用口服、特效抗病毒的药物。乙型肝炎有针剂的注射、干扰素的治疗。丙型肝炎根据患者不同的丙型肝炎的基因分型的不同,用药的选择不同,基本上治疗三个月的疗程,丙型肝炎是完全治愈。
谷丙转氨酶正常值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一般是0到40U/L之间。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40个单位可认为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一般把转氨酶在40到120之间为轻度升高;120到400之间为中度升高;大于400时为重度升高。谷丙转氨酶是能够反应肝细胞损伤的一种重要的指标。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情况,出现肝功能的损害,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但是谷丙转氨酶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健康人每天不同时间段测量,结果可能都不一样,熬夜、运动、吃油炸食物、饮酒、感冒都有可能造成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这样的情况通过休息、调节饮食一般就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这个指标大幅度升高或者持续偏高,首先要注意有没有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者是否使用了药物,要注意排除心肌炎、肺结核、胆道疾病、肝硬化等疾病。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肝炎或者其他疾病的情况,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7

58307次收听

小孩病毒性肝炎吃什么
小孩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发病以后一定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平时要多吃一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能够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提高抵抗力。而且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一些菌类食物,既能够给身体增加营养,又有助于身体的排毒。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炎症
病毒性肝炎是多种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病变,有很强的传染性。根据感染病毒的类型分为甲、乙、丙、丁、戊肝炎五种;患病后常会有进行性加深的黄疸、厌油腻、浑身无力、中毒反应等症状;一般需抗病毒治疗,病情严重时可进行肝移植手术。
病毒性肝炎如何传播
五种病毒性肝炎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病毒性肝炎的类型不同,传播途径也不同。甲肝和戊肝这两种病毒性肝炎常会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丁肝这三种病毒性肝炎一般会通过血液传播、性生活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和其类型有关系。如果说是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以及密切接触传染。如果是乙型、丙型以及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还是通过血液传染,也会通过母婴传染或者是医源性传染,另外就是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
02:53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消化道传播、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也是不一样的。1、甲肝和戊肝是经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病毒或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了食物、水源后,病毒没有被彻底杀死随着食物进入胃肠道,到了肝脏以后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引发急性黄疸型肝炎。2、乙肝丙肝和丁肝,分别是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体液传播主要是血液传播,发生在输血或血制品的过程中,另外溅到血液的操作过程也可能被感染。乙肝和丙肝还会经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多发生在乙肝中。
02:14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毒性肝炎,可以有不同的传染途径。病毒性肝炎一般可以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戊型肝炎。通常情况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两种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消化道进行病毒的传播。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这两种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在我国,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在成年人当中,会出现通过性传播的途径而感染乙型肝炎的情况。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血液进行传播。但是,在这些年来,通过对于血液制品,还有卫生方面的一次性耗材的严格管理,通过血液途径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案例,变得非常少见。在个别情况下,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纹身、打耳洞等途径感染传播。
03:20
病毒性肝炎有几种
全世界发现的病毒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这五种肝炎病毒属于国家法定传染病。其中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是急性发病。少数戊型肝炎可以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对小儿和老人和孕妇危害较大。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