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病毒性肝炎如何传播

64135次浏览

五种病毒性肝炎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病毒性肝炎的类型不同,传播途径也不同。甲肝和戊肝这两种病毒性肝炎常会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丁肝这三种病毒性肝炎一般会通过血液传播、性生活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肝病,比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一共有五种,疾病的类型不同,传播的途径不同。想要预防病毒性肝炎,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才可以有效的阻断病毒的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那么,病毒性肝炎如何传播呢?

1、消化道粪口传播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类型,其中甲肝和戊肝这两种肝炎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如果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饮用了被甲肝病毒、戊肝病毒污染的水源,就可能会被感染。

2、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都会通过血液传播。如果健康人输了带有这些肝炎病毒的血液、血制品,或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就可能会被感染上乙肝、丙肝或丁肝。与这类肝炎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注射器等,也可能会分别被感染上病毒性肝炎等。

3、性生活传播

乙肝、丙肝、丁肝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汗液等体液中也会携带有病毒,与患者有无保护的性生活时,健康人有可能会被感染上肝炎病毒。尤其是进行肛交、口交等高危行为,有多个性伴侣、滥交时,更容易感染上肝炎病毒。

4、母婴传播

肝炎病毒还会通过母婴传播,尤其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当母体携带有这类病毒时,可能会通过宫内感染,经胎盘传播给胎儿;也可能会在围产期,经产道分娩的时候传播给新生儿;母乳喂养时,病毒还会通过乳汁传播。

5、密切接触传播

乙肝患者、丙肝患者的唾液、汗液等体液中,有可能会携带有肝炎病毒。如果健康人的皮肤或粘膜有破损,与这类患者密切接触,比如拥抱、湿吻、共用餐具等,就可能会被感染。

相关推荐

病毒性肝炎是怎么传播的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及丁肝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乙肝和丙肝还可通过性接触方式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处在发病早期时,会有发烧、头痛、疲劳无力、不耐活动、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还会出现巩膜、皮肤、尿液发黄的黄疸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严重时,常会引发肝硬化、肝性脑病、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有高致命风险。病毒性肝炎还有传染性和遗传倾向。
病毒性肝炎如何确诊
病毒性肝炎确诊首先要看症状表现,常见有乏力、恶心、呕吐等,还y9ou皮肤黄染、小便也是黄色的;血液检查可以查出有病毒存在,或做病毒抗体检测可以检测出病毒阳性。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讲,一共分为五个型别,甲肝、戊肝、还有乙肝和丙肝和丁肝。们的确诊主要第一要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常见症状主要是乏力、恶心、呕吐这样的消化道症状。有患者有皮肤的黄染,还有小便颜色也是黄色的,甚至于是和浓茶的颜色一样,这有症状上的表现。对于血液的检查这一块,主要是抽血来查这几个病毒在血液里的表现。像甲型肝炎,甲肝的IgM是阳性的,提示这个病毒是近期感染,还有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是相似的,都是以们血清里的IgM是阳性的。对于乙肝和丙肝来讲,要查一个是病毒的抗体,再有是病毒的定量的检查。所谓病毒的定量指的是乙肝和丙肝病毒在血液里一个复制程度,核酸的表现来确诊乙肝和丙肝问题。尤其现在在临床上对于丙型肝炎的确诊,不像乙型肝炎的简单,像丙型肝炎,有的医院检查,抗体低度非常低,就可能实验试剂干扰问题,需进一步进行核酸的检查。
语音时长 01:45

2020-03-24

54400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来说,我们还是要分病毒的不同,我们预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来讲,预防的方式主要就是注意个人的手部卫生,就是反复的在强调我们一定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来讲,因为它们传染途径的不同,所以预防方式也不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来讲,它主要是血液和体液的传染方式。对于乙型肝炎有很好的乙肝疫苗的注射,如果说检查乙肝五项和肝功都是阴性的,及时的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肝会有很好的预防。丙型肝炎来讲,因为目前没有一个丙型肝炎的疫苗,它的传染途径又是血液和体液,所以它最好的预防方式对于我们生活行为的自己的一个规范,避免共用注射器,然后其它的像体液的传播也是做好防护措施。对于丙型肝炎是很好的预防。
语音时长 01:30

2020-03-24

58681次收听

02:38
病毒性肝炎怎么确诊
病毒性肝炎一共分为五个型别,甲肝、戊肝、乙肝、丙肝、丁肝。常见症状主要是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出现皮肤黄染,小便颜色为黄色甚至浓茶色。血液检查,主要是通过抽血观察病毒在血液里的表现。比如甲型肝炎,甲肝的IgM是阳性提示病毒是近期感染;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相似,血清里的IgM是阳性。乙肝和丙肝,要查病毒抗体、病毒定量检查。所谓病毒的定量指的是乙肝和丙肝病毒在血液里的复制程度、核酸表现来确诊乙肝和丙肝的问题。对于丙型肝炎的确诊抗体低,需要进一步进行核酸的检查。
02:19
病毒性肝炎怎么预防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要分病毒的不同,预防的方式也不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预防的方式主要是注意个人的手部卫生,一定是饭前便后要洗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因为传染途径的不同,所以预防方式也不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是血液和体液的传染方式。乙型肝炎可以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丙型肝炎,最好的预防方式对于我们生活行为的自己的一个规范,避免共用注射器,然后其它的像体液的传播也是做好防护措施。
谷丙转氨酶偏低的原因
谷丙转氨酶偏低可能正常现象也可能疾病导致异常偏低。对健康人群,谷丙转氨酶是大量存在于肝细胞内的一种正常酶类蛋白,通常出现在血液中的量是比较少的,正常值通常是0到40。只要谷丙转氨酶的测值不增高一般就没有问题,谷丙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肝细胞没有受到损伤,肝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没有进入血液,谷丙转氨酶测定结果就低,这并不是疾病的表现。肝病患者谷丙转氨酶偏低或比以往的数值降低,可能异常情况导致。很多终末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患者,肝脏损伤程度非常严重,但谷丙转氨酶水平突然恢复正常或者偏低,可能因为坏死的肝细胞过多,不能正常生成或转运谷丙转氨酶的表现。如果发现有谷丙转氨酶指标异常的表现,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便全面了解病情,及时干预。
语音时长 01:31

2020-03-17

52695次收听

谷胺酰转肽酶高是什么原因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正常值为3~50U/L(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法)。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但当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原发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均可引起血中转肽酶显著升高,甚至达正常的10倍以上。酒精中毒者γ-GT亦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病。谷胺酰转肽酶高的原因很多:1、嗜酒:许多长期嗜酒的人,酒精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同时嗜酒的患者很容易导致为酒精性脂肪肝。2、进补高蛋白:正常人在过度进食高蛋白补品后也容易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进食的高蛋白补品增加了肝脏的负担所造成的,此时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即可。3、药物:如果最近在服用某些药物,肝功能检查时发现氨酰转肽酶偏高,那么很可能是该类药物导致肝脏负荷加重造成氨酰转肽酶偏高的。此时停药后会恢复正常。4、肝病: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肝病主要有有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等)、脂肪肝、酒精肝、继发性肝病、肝腹水、肝硬化、肝癌等。病因为坏死区邻近的肝细胞仙酶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长期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的肝病患者,可能有肝坏死倾向。5、肾病: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肾病主要有肾炎、肾积水、肾结核等,因为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肾脏,肾出现问题谷氨酰转肽酶出现异常是比较普遍的,需要及时查明病因。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7

60283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检查项目有什么
患上病毒性肝炎后,建议患者可以进行血清酶检测、肝功能检查、血清蛋白检测、超声扫描和肝穿刺病理检查等检查方法。通过这些检查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病毒性肝炎有关的症状,同时还可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之一就是食欲减退,如果勉强进食,会有腹部饱胀以及恶心呕吐等现象。再就是会有身体疲乏无力的症状,急性期的时候还容易出现发热现象。除此以外,病毒性肝炎还会导致出血、上腹部疼痛、肝脏以及黄疸等多种不良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严不严重
病毒性肝炎严重性须结合病毒的种类以及发病人群,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病毒性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特指是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比如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人经常会是急性发病的过程,起病急,症状较重,没有食欲,恶心呕吐,全身无力且小便发黄像浓茶色等。这时的化验肝功能转氨酶较高,可能有1000到2000多,指标很高,由于甲肝和戊肝特性为急性不会慢性化,在急性期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不会转成慢性。对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既有急性的方式又有慢性的方式,尤其在急性期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转成慢性后想治愈会非常困难。危害在多年后,由于慢性乙肝慢性丙肝持续存在病毒的复制,会反复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损伤、纤维化,日积月累后逐渐进展到肝硬化,肝硬化阶段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的并发症,比如肝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甚至肝性脑病、肝昏迷、肝肾综合征,癌变等,这时的预后就比较差了,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也有不同的结局。
语音时长 01:50

2020-03-10

51650次收听

02:53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消化道传播、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也是不一样的。1、甲肝和戊肝是经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病毒或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了食物、水源后,病毒没有被彻底杀死随着食物进入胃肠道,到了肝脏以后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引发急性黄疸型肝炎。2、乙肝丙肝和丁肝,分别是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体液传播主要是血液传播,发生在输血或血制品的过程中,另外溅到血液的操作过程也可能被感染。乙肝和丙肝还会经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多发生在乙肝中。
02:50
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不同类型的肝炎,具体的传染的状况不一样。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称为粪-口途径传播,急性发病期具有传染性,在甲肝戊肝患者的排泄物、体液中会含有相应的肝炎病毒;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治疗。乙肝丙肝多为慢性发病过程,反映乙型肝炎传染性的指标是HBV-DNA,反映丙型肝炎传染性的指标是HCV-RNA,对于慢性乙肝或者丙肝病人,要想确定有没有传染性,需要进行这两个病原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判断传染性大小。
02:51
病毒性肝炎能自愈吗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类型,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能否自愈和肝炎的类型非常有关系。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往往会引起急性肝炎症状,这两种类型肝炎是不会慢性化的,也称之为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一般是在肝炎急性发作期积极对症使用药物治疗,肝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急性乙肝丙肝如果没有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会慢性化,变成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当病毒持续在血液中复制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后会出现肝纤维化,日积月累会进展到肝硬化甚至癌变。所以乙型和丙型肝炎是不能自愈的,一经确诊后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控制肝脏炎性改变,防止病情进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