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暴露、体液流失过多、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基础疾病影响、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烈日或高温密闭空间,减少体力活动。若在户外可寻找树荫或空调场所,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使用电扇辅助降温。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以防胃肠痉挛。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液体,同时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
3、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或使用冰袋冷敷额头。可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但禁止直接用酒精擦拭。体温降至38℃以下时应停止强力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4、药物治疗
轻症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重症需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出现肌肉痉挛时可选用布洛芬片缓解疼痛,恶心呕吐者可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禁用镇静剂及退热药物。
5、就医治疗
出现意识模糊、持续高热或抽搐时需立即送医。医院可能采用冰毯降温、静脉补液等治疗,严重者需入住重症监护室。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史者更应警惕热射病风险。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长期服药者应咨询医生调整利尿剂等可能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剂量。工作环境高温时应安排轮换休息,运动锻炼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
相关推荐
02:03
04:03
02:33
02:02
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