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发性腹膜炎
自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明确感染源情况下发生的腹膜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肝硬化腹水患者。
1、病因机制
自发性腹膜炎多与肠道细菌移位有关。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易通过肠壁进入腹腔。免疫功能低下、腹水抗菌能力减弱等因素共同促发感染。部分病例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扩散相关。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水快速增多伴腹胀。约半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查体可见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但部分老年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隐匿。
3、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腹水检查,当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250个/mm³可确诊。腹水培养阳性率约40%,需联合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辅助判断。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继发性腹膜炎。
4、高危人群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风险最高,尤其既往有自发性腹膜炎病史者。其他危险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非肝硬化患者偶见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5、治疗原则
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等三代头孢菌素,根据药敏结果调整。需联合白蛋白预防肝肾综合征。顽固性感染者可考虑喹诺酮类联合甲硝唑。预防复发需长期口服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监测腹水变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腹痛需及时就医。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腹水明显增多时需卧床休息,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建议每3-6个月进行腹部超声随访。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