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后缩怎么回事
上颌后缩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外伤、腺样体肥大、佝偻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正畸治疗、功能矫治器、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营养补充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上颌后缩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若父母存在颌骨发育异常,子女出现类似问题的概率较高。通常表现为面中部凹陷、前牙反颌等症状。建议早期进行头颅侧位片检查,通过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关系,必要时联合正颌手术矫正骨性畸形。
2、不良口腔习惯
长期吮指、口呼吸、吐舌等习惯可能导致上颌骨发育受限。这类情况多伴随开唇露齿、牙弓狭窄等表现。需尽早破除不良习惯,使用功能矫治器如FR-III型矫治器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同时配合唇肌训练。
3、外伤影响
儿童期颌面部外伤可能损伤上颌骨生长中心,导致发育停滞。常见于跌倒撞击或运动损伤后,可能伴有陈旧性骨折痕迹。需通过CT评估骨缺损情况,轻度者可通过牵引成骨术治疗,严重者需骨移植修复。
4、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会迫使患儿长期口呼吸,影响上颌骨正常发育。多伴有睡眠打鼾、鼻塞等症状。确诊后应优先考虑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配合鼻腔通气训练,必要时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改善上颌宽度不足。
5、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可能引起全身骨骼发育异常,包括上颌骨发育不良。典型表现为方颅、肋骨串珠等体征。需补充维生素D滴剂和钙剂,待全身状况改善后,再评估是否需要正畸干预。
日常需注意纠正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饮食应富含钙质如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发现面部发育异常或牙齿排列问题,建议尽早就诊口腔正畸科,12岁前是功能矫治的黄金期。